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钱不够用?

《 搭建桥梁:钱不够用? 》
~ 主编:黄天赐

阿辉的父母经营小本生意,当年他向父母筹集了一小笔钱,就随同朋友远赴加拿大升学;凭着个人的努力和毅力,阿辉一面工作一面读书,经过五年的艰辛岁月,他终於完成了机械工程学位,目前与友人合作,经营工程承包生意。

丽欣年幼丧父,母亲是个教师,原本打算升上本地大学的她,为了追求个人的理想,她说服母亲,带了仅够一年的费用,毅然飞往英国,修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学;靠着母亲汇给她的一些钱,她省吃俭用,尽量打工,三年后顺利考取心理学学士学位。好学不倦的她,毕业后在新加坡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同时透过远距课程攻读硕士学位。

凯顺的家境清寒,学业成绩中等,高中毕业后当了数年的临教;升学梦未了的他,靠着一点个人积蓄,再向银行借贷了一笔钱,他飞往美国,进入中西部一所比较廉宜的州立大学修读金融学;因着优异的成绩和活跃的课外活动,凯顺获得大学豁免其学费;四年的课程,他用三年就完成了,现在任职于某股票行。

上面讲的都是一些很平凡的故事。说他们平凡是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罕见,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还有许多类似苦学成才的故事。有些虽然没有机会念大学,可是都能在工作后的日子里继续进修,从而考到相关的专业资格。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里,求学不限制于校园,也无限于年龄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学习的动机和提升自己的心愿。“钱不够用”往往只是一种向现实低头的借口;在教育普及的今天,求学的管道林林总总,升不了大学可以选择学院,进不了学院还可以修读各种校外进修课程。

在生活即学习的概念中,没有任何因素能够阻挡一个人求知的欲望和需求。我们常笑称那些辍学出来工作的人是报到“社会大学”,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玩笑,在“社会大学”里可修得的“学分”可是无穷无尽的呢!把对求学的观念看开,跳出教育的旧框框,我们将发现“人生何处不学习”。求学不但无碍于“钱不够用”,相反的,越愿意学习的人,越是有钱!

————————————————-

《 钱不够用? 》

~ 主编:黄天赐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在华社里常听到的一句话,也足以显示华人是多么的重视子女的教育。有些学生虽然挤不进较为廉宜的公立高等教育学府,但是为人父母的总会设法让他们进入私立高等学府深造;有些学生为了更理想的升学选择而舍公立学府,宁愿花多点钱通往更适合他们的升学途径。

从比较经济的公立高等学府到昂贵的欧美留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本地私立大专,学生和家长或多或少总免不了为教育经费而伤脑筋。许多精明的家长打从孩子出世,就开始为他们的高等教育费作打算;有些家境不隹的学生,一谈到升学就要为钱烦恼。

所谓“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同学们只要是有志升学,“钱不够用”的问题总是能够经过某种规划和变通而解决。千万不要被“钱不够用”的问题浇灭了我们求学的热情!

第一讲:选择

当我们在选择一种产品时,销售员常常会问我们一个问题:你的“budget”(开销预算)是多少?一旦我们预设了开销的数目后,就能缩小选择的范围,从而作出决定。可是,这种选择的方式必须建立在“价格高低等於产品优劣的原则上”。记不记得在你上次选购手机的时候,越新款、越多功能或保证期越长的手机总是比较贵,于是你就以个人的经济能力,选择了一台在开销预算内“最物有所值”的手机。

可是在“选购”一门教育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教育开销的高低并不一定等於教育的质量。尤其当我们在比较不同种类的教育时,它就像是在比较苹果和橙--或榴 !每一种类之间的价格和价值都很不一样,根本不能以“价格”来决定课程的选择。

对於马来西亚的学生,我们可把升学的主要选择分为:本地公立高等教育、本地私立高等教育和出国留学三大种类。而在这三大种类之下还有林林总总的选择,再加上不同专业(主修科系)的学习,我们发现教育开销的范围是从近乎免费一直到上百万令吉都有。请问您的“budget”是多少呢?

很少人会因为“免费”,而去报读个人不感兴趣的课程,或是花费钜款去换取一个可用更少金钱就能得到的相同课程或文凭。所以,在作升学决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捷径可走--消费高昂的教育并不能确保你的前途或“钱途”一片光明,不要以为花费了数十万从国外“浸过盐水”回来,人家就会马上高薪聘用你;也不要以为作出钜大投资考取一门专业资格后,就理所当然地飞黄腾达。

升学的规划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到最根本的个人生涯规划。先从个人的生涯规划中订下求学的目标后,我们再来探讨“钱的问题”。

第二讲:计算

不要以为只有“安弟”上巴刹买菜才要精打细算。所谓做个“精明消费人”,就连上大学这么“堂皇”且“严肃”的事,也要向“安弟”学习,赶快把纸笔和计算机找出来啦!

首先,你想煮什么菜,请先把目标订下。然后开始买菜,对吗?才没那么快呢!买菜之前,请先货比三家,在目标范围内搜寻一切可能性,把所需的开销,包括:学费、杂费(注册费、材料费、图书馆费、电脑室费、试验室费、考试费等等)、生活费(衣食住行)、行前消费(机票或车票、衣物、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一一写下。开启计算机,以两年、三年或更长的修读时间为准,把全程的费用“加减乘除”一番;如果求学过程中尚包括转校、再深造,也务须把其中的费用全部预先计算。

最后,把所有升学选择的全程开销总数做个比较。这个时候,可以把“财神爷”请出来了--请你的“教育费赞助人”一起来讨论到底要买谁的菜。

第三讲:商议

谁是你的“财神爷”?是老爸、老妈、大哥、大姐,还是其他亲人?他们将是最关心你的升学开销的人。请把准备好的“估价表”让有关的赞助人过目。虽然说“升学”是个人的大事,但是在财务的问题上则必须听取赞助人的看法。我们必须事先让这些将资助我们升学的人,认同于所列出的开销,并且确认有能力负担起这些开销。

在商议的过程中,大家的想法不尽相同,所以争议是难免的。比方说:你认为上了大专,流动电话、手提电脑,甚至数码相机、MP3等等是时下大专生不可或缺的“求生用品”,可是你的赞助人却老古板得认为那是“奢侈品”;又或许他们认为念电脑课程只要在住家附近找一所收费合理的学院就行了,不必“劳民伤财”地远渡重洋。因此,我们可要有心理准备接受在原订的计划上,删除或更改一些项目。如果你仍然坚持有关的付出对个人的未来影响重大,是物有所值的,那你可要见异思“辨”、据理力争。

如果有人愿意花钱让你去念书,表示这个人对你爱护有加。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为你掏尽毕生积蓄。在和教育费赞助人商议升学经费的时候,也应当体谅对方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规划。如果能够知道教育赞助人所能提供的教育费预算,或许我们将能更清楚地规划我们的升学路。

行文至此,如果你的教育赞助人对你的升学开销不存任何问题,而你也不打算寻找其他的教育资助,那你可略过以下的文字。

第四讲:寻找“钱源”

在讲座会上,有一位同学说他打算去英国留学,可是他也坦诚地表示家庭经济能力并不好;我问他怎么办,他想了一想,用很坚定的语气说:“目前暂时也不知该怎么办,但是留学英国是我所坚持的升学方向,我会想尽方法,再所不惜地去实现我的升学理想。”

从这位同学的眼神中,让我看到勇气、意志力和克服问题的精神。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实现他的留学梦。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有不少是留学英国、美国、澳洲等费用昂贵的国家,有者更是念完一个学位后,再继续第二个学位,但是他们不一定是来自富裕家庭。这些朋友其实都是在家庭环境能负担的费用以外,另外寻找 “钱”源来完成升学的目标。

不偷、不抢、不骗,最为普遍和实际的教育“钱”源有以下三种:
一、 奖学金
顾名思意,奖学金是人家奖赏我们,让我们继续求学的金钱。因此,我们总必须多少有点“料”,才有资格享有这种资助。奖学金的数额和名额也视赞助机构而定,通常数额越多的奖学金所要求的条件也越高,而其名额也很有限。综合诸多奖学金的申请条件,优异的学业表现和活跃的课外活动或体育活动,是所有奖学金的基本要求。有些奖学金只颁给家境贫寒、特定年龄内或拥有相关经验等条件的学生。此外,有些奖学金审委会也透过面试,了解申请者的人格和成熟度。免费的午餐大家都要,所以兢争是难免的,但是只要你“有料”就别怕没人要!另外须注意的是,有些奖学金颁发机构尚与奖学金得主设下服务契约,即毕业后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在指定的机构或地方工作。

二、 贷学金
贷学金是人家借贷给我们,让我们继续求学的金钱。所谓有借有还,有别于奖学金,贷学金是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摊还给借贷机构的助学金。提供贷学金的机构主要可分为政府机构、民间盈利或非盈利机构和银行三类。政府和民间机构的贷学金通常是以资助有心求学但家境不济的学生为目的,因此通常不要求学生支付利息或仅仅要求最低的利息;反观银行的贷学金则像一般的汽车或房屋贷款般,要求学生连本带利偿还贷款。一如奖学金,福利越是优厚的贷学金,其申请条件也就越高。

三、 工读

“工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过去到现在,许多经济困苦的学生,都是凭着对求学的热诚和个人的毅力,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工读的过程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它也培养一个人的自制力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像这样的一种生活历练比起终日在象牙塔里纸上谈兵,更能够装备好一个人以面对将来在事业上的挑战。一般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功课,而无法兼差,因此,打算靠工读完成学业的学生,则必须采取部分时间(part-time)的修读方式,以便拨出更多的时间来赚取足够的费用。有些课程可以分阶段来念,比方说先修完一年的证书班,然后凭着证书到社会工作,储蓄足够的学费后再修读文凭班,在读读停停中,最终也能够一步一步地攀上升学的目标。

第五讲:调整计划

不要因为没钱去落实个人的求学计划,就以为是穷途末路了。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懂得变通,路是人走出来的。以下是几种调整升学计划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其中一种调整方式或结合这些调整方式,从而找出更符合个人经济能力的升学计划:

一、更换国家:留学英、美、澳、加等国动辄数十万,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更容易负担的国家呢?虽然说外国月亮比较圆,但是茶却是故乡的浓,留在国内也不错吧?

二、更换学校:从国内到国外、从文商到理工,可供我们挑选的大专不只一所,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高低不等,何必“痴心”于一所令人“倾家荡产”的“贵”族学校。

三、更换课程:虽然同样是一张“纸”,但是学位(degree)课程总是比文凭(Diploma)、证书(Certificate)班昂贵许多,而外国认证的又比“Made in Malaysia”的更为高价。搞清楚个人的求学目的和未来觅职的需要,再想想所需付出的教育费值不值得。

四、 更换途径:在富有弹性的高等教育制度下,考取学位、文凭的途径更具伸缩性,我们可以“一箭双 ”(念一个课程拿两张文凭)、“移花接木”(将学院学分转移至大学课程)、“隔山打牛”(远距学习或在国内修读外国课程),以及其他等等,学生可随经济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

五、 更换科系:听起来,这是个最痛苦的决定。可是,若我们可以更换一个与原定求学目标最接近、或有异曲同工之效的课程,其实也不一定那么痛苦。

结语:投资教育的回酬是无可限量的。选对教育,它不但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素质,也丰富了我们的内涵,进而提升我们活着的价值。而这些回报不一定是显现于金钱上的回酬,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爱和尊严;而正确的教育投资将带领我们找到这些生命中的宝藏!

————————————————-

《 “穷途”不是“末路” 》
~ 张文芳
~ 曾任职董教总学生事务局,负责升学辅导事务。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育,可以摆脱贫困生活;教育,可以塑造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教育,可以使世界更美好。因为教育的魔力,而让许许多多为人父母者,不惜变卖家产、省吃俭用,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这个年头,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化之同时,教育费却日愈上涨。奖贷学金的机会也因僧多粥少而显得竞争剧烈。对於有志升学的学生,学业成绩只是其中一个升学的必备条件,而经济能力却是另一个让许多学生感到苦恼的问题。

话说回来,“穷途”,真的就是“末路”吗?在我多年的升学辅导工作中,曾接触过许多有心升学,但是家境不济的学生;当中有不少都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而攀上理想的求学梯子!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是最令我感到钦佩的是,这些充满求学理想的年青人都拥有一些共同点:自信、勇气、毅力、刻苦、坚定,以致我有了一个结论∶在寻找升学经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个人的自信、勇气、毅力、刻苦、坚定……

且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学生的心路历程……

[ 案例一 ]

《 风光背后的谦卑和好学 》

阿晨是在胶林长大的孩子,家境清寒;可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他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阿晨从小即勤奋向学,品学兼优,求学期间也打工帮补家计。高中毕业后,他以全科特优的统考成绩,而获得学校董事长及董教总的特别推荐,获北京大学录取进入他最感兴趣的数学系。当时还在母校当临教的他,虽然被录取了,但却没有经济能力赴北大报到。因着坚持往数学领域钻研的理想以及忠直、勤奋、刻若耐劳的优良品德,阿晨深获校董的器重,答应帮他寻找经济赞助人;幸运的他最终找到了某富商,不计任何条件地资助他在留华期间的所有经费。抱着满怀理想,阿晨踏入了北大校园。

能够挤进北大数学系的都是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阿晨在北大第一学年的日子实在不好过,那时只要成绩及格,他已心满意足。后来,勤奋、刻苦耐劳的他却没败在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群里,毕业后还以优异秀的成绩获北大教授推荐至英国剑桥大学;经过了严格的入学试,他不但获录取进入剑桥大学,还获得大学提供研究金。

说阿晨是有幸运之神眷顾,得天独厚吗?其实在风光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阿晨是个以诚待人、谦卑且不耻下问、不吝于教的好学者,也因对人的宽容与关怀,让他深有人缘。考好成绩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阿晨坚持理想,而埋头钻研知识,他乐于与同学讨论分享,这等等的特质或许就是阿晨的幸运之神吧!

[ 案例二 ]

《 真情动人心 》

小健的爸爸是木工,妈妈是车衣女工,他的性格主动好学,喜欢跟自己挑战,且爱到处游走,结交来自各地的朋友。高中毕业后,他很想出国深造,却无奈于家里没钱。不甘于平凡的他,后来从学校布告栏得知法国大使馆提供助学金赴法深造,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他随即索取表格提出申请。小健的学业成绩仅属中等,称不上标青,但因自信心十足,在面试时,他以英语与法国人对答如流,结果即被录取了。

助学金仅提供九个月法语课程的学杂费,尚不包括生活费;法国生活水平高昂,每个月至少需要2千500令吉之生活费。眼看法国之旅还不能成行,小健却一点都没想过要放弃这个机会,在向父母及亲朋戚友东筹西借之下,他终于凑足了第一年之生活费;于是不由分说,他就收拾包袱上路,尽管第二年及往后的费用还没着落。

在法国学习法语的第一年里,他曾努力打听任何大学的助学金。可是法国大学都获政府资助,学生无需缴付学费,每月尚可领取住宿津贴,因此并无提供额外的助学金。在顺利申请到理想中的大学及科系后,小健仍面对生活费不足的问题。他最后抱着一丝希望,写了一封冗长的信向当初留法的推荐单位--董总求助,信中诚恳地表达了个人的理想、处境及需要。他的处境果然受到了董总之重视,而拨出一笔货款,辅助他大学三年之部份经费。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小健越读越起劲,再加上念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化学,他沉醉在每一个化学实验与理论中,并满心期待还可以继续学习、钻研。到了大学最后一年,为了可以继续留在法国研究所深造,小健再次向法国相关单位申请研究所助学金,但申请受拒了。毫不气馁的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得知可尝试向驻马来西亚法国大使馆提出申请,因此他以法文写了一封信寄至驻马来西亚法国大使馆,无奈却如石沉大海。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小健趁学校假期回到吉隆坡,带着那封信,亲自到法国大使馆寻求援助,这一次他以流利的法语与法国官员陈情,过程中不忘赞赏法国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充分表现出他对法国的喜爱及个人的理想。这番话终於感动了面谈的官员,答应提供助学金以修读研究所。

[ 案例三 ]

《 打扫街道自供自足 》

志达来自单亲家庭,原本家境尚不错的他,因父亲在念他中学时车祸意外逝世,家里生意也因此收盘,一家三口就靠着父亲留下来的积蓄过生活。打从中学开始,志达就对日本存有一种莫名的情怀,他喜欢听日语歌、看日语片,并且特别留意与日本有关的文化、人物、新闻及娱乐等,也因此十分响往到日本留学。

中学毕业后,他先在本地一家日语学校学习基础日语,同时也打工存钱。果敢的他,在家里支付了第一笔5万令吉之费用,作为第一年之日语课程学费后,就这样带着少许的钱飞往日本了。志达知道在日本有很多打工赚钱的机会,所以只准备了首年之学费及生活费。凭着坚定的意志,他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先让自己适应日本的生活环境,在掌握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后,志达开始计划如何打工养活自己。

许多外国学生到了日本因有太多赚钱的机会,往往本末倒置,把精力都用在打工赚钱而忽略了学业,结果大学没考上,或进了大学却毕不了业等。可是,志达并没忘记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升上日本的国立大学修读电子工程学。在志达的工读经验里,他从不为了打工而缺课,课业永远摆在第一位。

经过一年的日语学习及测验后,志达终于以第二志愿考上理想中的国立大学。在大学的第一年,志达可是在工作与学业间拼搏,其最高记录是一天做三份工,夜晚回家还要赶功课,在仅仅三至四个小时的睡眠后,匆匆又赶去学校上课。像志达这种“非人生活”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捱得住。

志达在课余时间不停打工赚钱,而且专挑日本人嫌弃不干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的时间短但是酬劳却比一般工作高出几倍,例如:清道夫,每天从清晨四点工作至七点,共三个小时,其酬劳胜过在餐馆工作一星期。他还听说有留学生到停尸房当收尸人员,这些看起来卑微的工作,却能完成个人崇高的理想,实在令人佩服。

[ 案例四 ]

《 人穷志不穷 》

国强自小住在偏僻的菜园里,由祖父母到父母皆务农为生,他也常常到菜园里协助工作。性格有些憨直的他很想当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因为学业成绩向来都不是很好,所以从来不敢把心愿说出口,害怕会被别人笑话。

在家庭经济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情况下,国强依然怀抱着梦想,带着强大的决心,他决定重新来过。经过多番收集资料后,他最终找到一条最经济又符合其学术条件的升学管道,即前往中国广州暨南大学修读预科,准备好好苦拼一年,打下稳固的基础后,再申请医学系。

暨南大学的学费不高,加上大学提供勤工俭学的工读机会予清贫生,在获得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国强就这样带着简单的行李上路了……

进入大学预科班以后,国强表现得比一般学生更为勤奋向学。他知道自己在中学的基础没打稳,未来若真的要念医科将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程,所以他需要花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来温习功课;课余时间他也会捉紧机会向老师及同学请教,大家对于他的用心和不耻下问的精神觉得很欣赏,因此都乐于协助他。

国强最终完成了预科学习,并考上医学院,这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当年那个不敢说出口的梦想竟然成真了……。

————————————————-

《 升学路上的财务风险 》
> 专访:陈晓君
> 分享:张梓鑫
> 财务规划师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很多父母心目中,教育是对下一代的生活保障,因此不论多么辛苦,都想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高等教育有日渐昂贵的趋向,需要不少金钱上的投资。谈到投资,就必须了解其风险,例如:通货膨胀、外汇的波动、学费的调升、学业上的不顺利和意外事故等等。这些事关财务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更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因此,“投资教育”的财务规划是很重要的,《升学情报》特别向财务规划师张梓鑫取经,给大家分享其宝贵的意见。

“如果孩子还小,那一切都好办,我们可尽早为孩子未来的教育费进行投资。”张梓鑫说。他指出,首先父母须了解孩子未来的教育费大约是多少,然后计算尚有多少年去筹备这笔基金。“投资的项目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是购买保险,例如教育计划保单。”他说,保险是一种定期的储蓄,并且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而无后顾之忧。“如果拥有大笔的基金,则可考虑投资于地产、黄金等可保值的项目。”诚然,通货膨胀、学费高涨,若不想看到手中的钱年复一年地“缩水”,把现有的钱投资于不会贬值的东西是个明智之举。

如果孩子即将升学,怎么办?如何面对升学后所带来的风险?关於这一点,张梓鑫也认为保险很重要。“父母亲可为在外升学的孩子购买意外和医药保险,万一生病或不幸发生意外事故,也不必担心钱的问题。”张梓鑫说。

至於出国留学的学生,张梓鑫提醒须留意外汇波动的问题,例如97年经济风暴后,马币大幅度贬值,致使许多留学海外的学生面对莫大的经济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在银行开设外汇户口(Foreign Currency Account),把马币兑换成留学国家的外汇存入银行,这不但不怕外汇波动的问题,也可赚取利息。”他续而解释说,这种外汇户口并不能随意开设,学生须在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方可向银行申请。

另一项须注意的是学费调升的问题。张梓鑫说:“大学通常不会随意调升学费,就算有调升,受影响的一般是新生,旧生则可以保留原有的学费。”话虽如此,一些外国大学却是每年或隔年固定地提高学费,幅度一般是5至10%。针对这个问题,张梓鑫建议入学前先问清楚,并且在计算学费时须把涨幅算在内。

除了外在环境的因素,有些财务风险其实是来自人为的问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学业进展不顺利,张梓鑫说。“学习不顺利的原因很多,概括来讲就是没选对适合自己的科系。”张梓鑫举例说,有个学生因为觉得男生比较适合读数理,就不管自己的能力,强逼自己修读工程学,结果,不但读得很辛苦,考试也不及格,他后来决定转系,而平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和金钱。因此,张梓鑫说,为了不走“冤枉路”、花“冤枉钱”,在升学的决定上不可马马虎虎。

此外,学生在求学期间的“用财之道”也会影响原来的财政预算。除了基本开销如学杂费和膳食费等,学生在求学期间难免有额外的花费,例如旅游、购物、消遣、参加活动等。张梓鑫说,如果学生毫无节制的用钱,花费就可能超出预算。(参考图表:学生的健康消费模式)。

张梓鑫建议,父母必须坦诚地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财务状况,以避免孩子具有“反正父母有钱,我怎么花都行”的想法。他说:“这也可激励孩子的上进心,让他们(学生)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学生的健康消费模式

C
5%~10%
紧急基金
供紧急时用,例如鞋子或眼镜坏了等。

B
20%~30%
储蓄或投资增广知识
提升自己的学识,例如买书、旅行、参加课程都是对个人知识的投资。

A
70%~80%
支付学费、宿食费、交通费及其它杂费
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消费。

说明:如果在A部份能稍微节俭,譬如:电话费(长话短说)、交通费(乘巴士而不乘的士)、伙食费(自己烹饪多於吃餐馆),那么就可腾出多一些钱于B或C部份。如果助学金或父母的资助只是刚好用于A部份,不妨可以考虑在假期时打工,以便有钱投资B部份增广知识的活动,例如:买书、旅行、参加自我提升课程、学外语或电脑等。B部份的消费其实是为日后在社会工作时具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工作能力和技巧的投资。

原载《升学情报 21》。2004年

快来留言! "钱不够用?"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