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请投我一票

《 搭建桥梁: 向左走?向右走?下一步该怎麽走?》
~ 主编/黄天赐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八月,许多同学都已经开始在倒数SPM、STPM或独中统考的来临。对於胸有成竹的同学,《升学情报》衷心祝福你们考场得意;对於尚在挣的同学,《升学情报》更要为你们加油打气,希望大家在这最後的两、三个月,发挥最旺盛的战斗精神,全力以赴!

八月开始至年底,也是在升学情报工作室的我们发挥高度战斗精神的时刻,我们开始策划将年底出版的《升学情报》2006年特大号,以及筹备十二月份的升学工作坊暨教育资讯展;不管同学们将会考到怎样的成绩,我们始终最关心的依然是同学们离开中学的下一步要走向哪里。

今年,我们邀请到从辅导界走到企业界,逾十年来依然心系教育的胡观明老师,在12月6日至16日,巡西马各州(注),为所有中学毕业的读者,主办一项题为:“向左走?向右走?下一步该怎麽走?”的升学工作坊。胡观明老师将协助大家发掘自己的长处、明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从而有效定出个人未来的方向和做一份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

不管你是什麽“料”,不管你想不想升学,只要你关心自己的明天,那麽你就是这项活动的对象。“前路,左右为难?如何把前路看个清楚?如何把前路走得踏实?走向前路,找好後路?向前走,有哪些加油站?“且让我们协助你走出一条康庄的阳光大道!

———————————————————————————–

《前言: 请投我一票》

打从小学时候,我们以举手的方式推选班长,到中学时候,我们以机密的方式,在名单上圈选属意的学会理事成员,这种民主制度中的选举机制,对一般学生并不陌生。

当我们上了大专,学生选举这回事更显郑重。对於思想日趋成熟的大专生,参与竞选或参与选举显现了大专生对个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一旦步入21岁,成为合格选民,我们手中宝贵的一票,是每个国民为个人或社群权益发出力量的基本权利。

大专生参与校园选举并不意味着将来必定要踏入政坛,“选举”是民主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事,不管我们对政治感兴趣与否,我们总要透过民主的程序为自己争取应得的的福利和权益。

国大(UKM)现任学生代表江伟俊说:大学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所以大学生不能因为觉得校园选举“政治化”而漠不关心,甚至敬而远之,反而必须站出来对一切不公正的说“不”。

曾任博特拉大学(UPM)华裔学生理事会主席的郑立慷说:校园选举的本意,是培养大专生的民主自治精神,由自己选出的领袖来管理自己的校园。

曾经当选理大(USM)学生代表的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国内事务处秘书林秀凌说:一个社会的进步或退步,全民都须负责任,而非仅仅当权者的功劳或过错。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或现象,必须揭露於民,才能共同捍卫人权、追求民主。

———————————————————————————-

《对一切不公正说 “不”》
~ 分享/江伟俊 博特拉大学华文学会主席暨学生理事会代表

虽然校园选举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与偏差,但是在民主制度中,它却还是一个重要的,无可取代的程序。正所谓大学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所以大学生不能因为觉得校园选举“政治化”而漠不关心,甚至敬而远之,反而必须站出来对一切不公正的说“不”。

许多人在进入大学前,往往都不晓得什是校园选举,但它无疑是大学校园内一年一度的大事。校园选举就犹如五年一度的全国大选般,是一个民主的体现,其目的是从数以万计的大专生中选出一批具代表性的“学生代表”,进入学生代表理事会(一个学生的最高团体),成为学生的喉舌,表达学生的心声;他们不仅得关心大专生的福利,也得维护大专生的权利,例如办活动的权利等。

大专法令经过70年代的修改,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权利已被大幅度剥夺,学生从此再不能参与校园政策的制定,学生代表理事会也变相成为一个只是“执行”校方政策的团体而已,其所举办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需先得到校方的许可,处处受到约束。然而,话虽如此,学生代表理事会依然有其代表性,在学生社群里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是以,所谓的“亲校方阵线”--蓝派与“亲学生阵线”--青派因而产生。“亲校方阵线”(蓝派)是一群由校方所派出参与校园选举的学生,他们往往从校方的角度来诠释校园内政策;“亲学生阵线”(青派)却正好相反,他们是一群为了争取学生的权利而参与校园选举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诠释校园内政策。校方此举,显而易见是为了掌控学生代表理事会,使它成为校方的 “传话者”,一方面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借学生压学生。

校园选举期间,报章上必然会出现大大小小关校园选举不公正的新闻,如∶候选人被恐吓、黑函、选举度不透明等,这不仅使神圣的校园选举蒙上了一层阴影,更显示出我国民主观念是何等不成熟。候选人拉票的方式有许多,他们通常会选择在一些人潮较多的热闹地方,如巴士站、食堂、讲堂等等,与学生握手问好,也借此机会宣传其竞选宣言。此外,候选人也能进入讲堂内发表演说,要面对上百个学生发表宣言,勇气可真的不能缺少;对个人成长,这可是一个不错的经验。当然,大大小小的海报攻势也必然展开,一条条挂着候选人宣传海报的绳子,密密麻麻地遍布整个校园。某些候选人的支持者也会组成助选团,除了帮忙候选人,也从中了解整个竞选过程。虽然如此,校园选举的宣传天数只得短短36个小时,时间如此短促,数以万计的学生从何了解候选人的竞选宣言,又如何投出正确的一票呢?

在经过一系列的宣传与黑函攻击,终到了投票日。校园选举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投票方式,有些大学是以纸张的方式投票,有些却以电脑投票,博特拉大学与国际回教大学便是使用者。也许有人会认为电脑投票很好,因为又快速且环保,但是电脑却存在着几个严重问题∶1、没有票根作为证据,当算票结果受质疑时,就无法要求重算票数;2、可以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透过电脑程序的设计作弊,这完全是黑箱作业,因为就连候选人,都不得进入投票站监督投票的过程,要想真正了解整个电脑“算票”的程序,更不得要领。正因如此,许多先进国都不取电脑投票的方式。

虽然校园选举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与偏差,但是在民主制度中,它却还是一个重要的,无可取代的程序。正所谓大学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所以大学生不能因为觉得校园选举“政治化”而漠不关心,甚至敬而远之,反而必须站出来对一切不公正的说“不”。

———————————————————————————-

《校园民主,学生自治》
~ 分享/林秀凌 毕业理科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主修新闻系,副修政治科学),现为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国内事务处秘书。

一个社会的进步或退步,全民都须负责任,而非仅仅当权者的功劳或过错。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或现象,必须揭露於民,才能共同捍卫人权、追求民主。所以,大二那年,我参加了年度校园选举……

2001年6月2日,在华社正强烈反对马华公会5月28日策略性收购南洋报业、掌控南洋控股,马华内部也因在收购报业课题上意见分歧,闹得满城风雨当儿,我满怀期待地进入我的首选大专--槟城理科大学,修读大众传播系。

当时,理科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学生也在校园内发起了象征新闻自由的黄丝带运动,抗议媒体报业被政党操控,必将丧失其日常作业的自主性和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在校园内一个人来人往的繁忙走廊上,六、七名大众传播系学生驻在一旁的,不停地向路过的学生分发传单和细小却抢眼的黄丝带。我也拿下了一条黄丝带。就这样,我在讲堂外上了大众传播系的第一堂课∶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为基本人权。

参与进步组织如理大华文学会、理大前进阵线和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学运),更让我看清社会的真实状况。民主原则被践踏的社会,民意将不被听取,当权者则以其权威镇压追求人权、民主的人民,把社会推向封建、集权、保守。

一个社会的进步或退步,全民都须负责任,而非仅仅当权者的功劳或过错。一切不公平、不合理的制度或现象,必须揭露於民,才能共同捍卫人权、追求民主。所以,大二那年,我参加了年度校园选举,并当选为学生代表,以在仅有两万多人的理大院校推行校园民主,学生自治的理念。

在全国国立大专个别进行的校园选举,是学生投选学生代表以组成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机会。候选人则可分为校园级和系院级。每一名学生有权投选校园级和系院级候选人,竞选人数视大专而定。候选人一般上有三至四天的时间向学生进行拉票宣传活动,而这些活动将止投票日当天。校园选举的投选方式和国家选举一样--秘密投票。

然而,与国家选举不一样的是∶作为选民的学生被迫投票;校园选举委员会并非由独立人士组成,而由向来负责收编大专生的学生事务局担当;候选人也必须遵守不合理的选举条规,如候选人不被允许结盟和自由宣传竞选宣言、所有宣传海报和传单须经委员会批准。

结果,在意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学生的投票率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民主素质。理大2002年的校园选举投票率虽达88%,比前一年增长了近30%,但有一半以上出来投票的学生并不认识候选人。校方学生事务局更通过其掌控的资源与权利,用尽方法扶持支持他们的学生,另一方面抹黑敢批判他们的学生,分化学生群众,导致竞选过程不公平。校园选举进而在毫无竞选议题或派系主张的情况下,严重失去了其意义,最终只沦为亲政府、反政府标签之争,或种族情绪票之夺。

学生投选属意的学生代表,是为了让该理事会拥有与校方行政单位,就学生权利与福利进行谈判与协商的实权。简言之,学生代表理事会扮演了学生喉舌的角色。其实,相较七十年代的学生会(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旧名称),现今理事会在大专法令1975年被修改,功能已萎缩,使命也已断路。

除了改换名字,大专法令被修改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已由学生事务局全权接管,包括其行政权与财务管理权。理事会在经济无法自主的情况下,就像一只失去翅膀的小鸟,不能展翅翱翔空中。任何活动以及借用校园设施事宜,都须获得校方批准。我曾经设立学生言论版供学生写下意见与问题,学生反应雀跃,提了许多问题和建议。然而,这个纸上互动区在短短一个星期,因没获得批准而被逼关掉。此外,学生代表理事会在种种限制下,难以代表学生群众针对政府的政策发表任何立场。

因为校园选举反映学生政治取向,而学生会是组织学生力量的摇篮,故当权者对学生力量又爱又恨。所以,当权者惟有通过校园管理层或行政单位遥控学生的政治立场、监视学生的政治参与。这种为了收编大专生以达致个人政治目的,而通过法令和权威钳学生思想与行动的途径,不仅牺牲了代表年青人的新主义、新文化,也扼杀了一切社会进步的可能。

对社会秩序来说,青年的想法是很危险的,但也是充满希望的。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高峰时刻,耶鲁大学校长布鲁斯特曾说过∶“从经验加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让年青人失望,他们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

《由学生管理自己的校园》

~ 分享/郑立慷  前任博特拉大学华裔学生理事会主席,现为大马人民之声协调员。

校园选举的本意,是培养大专生的民主自治精神,由自己选出的领袖来管理自己的校园。这种能够培训出色领导及管理人才的度,在60至70年代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会成员不但能够管理好整个大学,更对校外受压迫的人民施与援手。当时,大学生在社会的地位,可谓非常地崇高。

大学,是让许多人充满憧憬的。它被寄厚望为孕育青少年的成长、钻研高深学问、传承文化和丰富生命并形塑理想的泉源。笔者认为,70年代的大马高等学府的确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然而当1974年政府修改大专法令,大学的社会角色完全湮没。它变成中小学填鸭式教育的延续、成为生产专业知识“砖家”的工厂,没有了全人格的熏陶,更加放弃了激发人类良知的本位。

从那时迄今,本来神圣的大专校园选举便开始变质为低层次的政治“代理”战--即由独立的学生对垒校方支持的学生。这是校方尝试架空校园唯剩的民主空间的手段。校园选举的本意,是培养大专生的民主自治精神,由自己选出的领袖来管理自己的校园。这种能够培训出色领导及管理人才的度,在60至70年代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会成员不但能够管理好整个大学,更对校外受压迫的人民施与援手。当时,大学生在社会的地位,可谓非常地崇高。


从学生会到学生理事会的变化

校园竞选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1974年之前,校园选举获胜的学生将成立学生会(Perikatan Pelajar / Student Union),掌控校园行政权。所有大学的政策,都必须咨询学生会的同意,因为学生会成员是决策单位的一分子。修正大专法令,校园竞选照样进行,不同的是,获胜的学生将受校方委任为“学生理事会”(Majlis Perwakilan Pelajar/Mahasiswa, MPP/MPM)成员。基本上,学生理事会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委员会。他们只可以针对校方施行的政策给予“劝告”(nasihat / advice),决定权还是落在校方手中。更甚的是,学生代表理事会连最基本的出席校园政策订会议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可能许多人会问,既然整个度已经沦落至此,为何我们还要不断地参与校园竞选呢?诚然,度的限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无力,但是,我们深信任何不公平的体,都会随着人们的醒觉而改变。今天,看见不公平度的存在,我们更加有责任去改变。进行一场缓慢、但方向正确的改变。

这个不健康度的改变不会从天而降,徒叹无奈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积极参与校园竞选(从参选、助选到最基本的投票),其实就是在履行“改正不公正度”的义务。想要改变这种度,学生应该自我组织成一个拥有强大支持力量的组织,继而向校方争取应有的权利和权力,而学生代表理事会便是一个最好的平台。

当然,在参与校园选举的当儿,必须清楚参与的目的。如果今天大家都希望校园能够让学生参与管理,由此便知道手中神圣的一票应该投给谁。至“投票给学生派系的候选人等投票给反对党”之类的谬论,大可一笑置之。因为校园竞选是由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才能和意识形态选出自己的领袖,除非大学校方插手,不然哪来的执政党或反对党之说?说穿了,这只是校方为了维持对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控,所捏造的众多谬论之一而已。

———————————————————————————-

《校园选举Q&A》

~ 回应/祝家华博士  南方学院院长
~ 整理/黄天赐

问:校园选举对大专生有何意义和影响?
祝:我们常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而校园选举则相等国家选举的缩影。对领袖型学生,校园选举是让他们磨领导才能、加强组织能力的平台;而对一般学生,校园选举则是让他们对校园民主和对大专政策参与权的初体验。无论是哪一种学生,不管他参不参政,校园选举的经验都能延伸到未来的生活;参与校园选举可说是课堂理论之外的一种实务学习。

问:大专生需具备什麽条件以面对校园选举?

祝:学生领袖需具备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商能力、演说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等领袖素质;而一般学生则必需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知识和判断能力,同时也对校园内的议题有所了解和参与。

问:大专生参与校园选举应当注意些什麽?

祝:虽然大专法令不允许大专生参政,但是各政党的影响力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渗入本地公立大学的校园选举。作为一个纯正、热情、有理想的大专生,我建议他们应当以学生在校的利益为选举诉求,不为校外的政治斗争所左右。

问:请谈谈你个人对校园选举的期许。
祝:目前一般国内大专生对校园选举的活跃程度可说是相当低落,尤其在私立大专更无热潮,大多数私立大专生都专注书,认为没必要“搞太多事”。其实,校园选举是学生对本身在校利益的一种争取,我期望校园选举能够更加炙热,校园选举可变成一种嘉年华会,大家不只讨论校园议题,也可讨论国家教育议题,例如奖贷学金的分配、大学录取制度的透明度等等。让我们在开放的校园选举中,听到不同的声音,让大专生认识社会中不正常、不合理的事情,从而推动大专生共同建立一个文明、健全的社会。

———————————————————————————-

校园选举小词典

学生会
【注解】学生会是代表学生向校方争取学生权利与福利的(学生)最高团体,包括处理学生事务,如住宿、交通、膳食、校园活动等等;学生会角色也包括针对国家政策与民生问题,提出意见和立场,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决策与争取过程。我国每一间公立大专和部份私立大专都有各自的学生会(注)。
注:1975年政府修改大专法令,本地公立大专的学生会改为 “学生理事会”(Majlis Perwakilan Pelajar/Mahasiswa, MPP/MPM)。

学生代表
【注解】学生代表是由学生从一年一度的校园选举中,一人一票投选出来。学生授权予学生代表向校方争取学生权利与福利,是学生的代言人兼领袖。学生代表可分为校园级和系院级,校园级的学生代表是由全校学生投选出来,而系院级的学生代表则是由该系院学生投选出来。前者犹如国会议员,者则如州会议员。

大专法令
【注解】“1971年大学与大专学院法令”(Akta Universiti dan Kolej Universiti 1971,华文简称“大专法令”)通过,以管制大专生和高等学府,其中包括禁止大专生公开抗议和示威以及管制任何违反政府的活动。大专法令1975年被修改,进一步禁止大专生在未获得大学副校长的允许下,担任职工会、政党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任何职位,以及向媒体或外界发表任何言论或立场。

民主
【注解】国家施政以民意为准的政治形态;国家主权和社会福利为全体人民所共有,与“专制主义”相反。

人权
【注解】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1948年订《人权法案》,内容包括:一、确定人民的合法权,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禁止任意逮捕;二、规定人人有行动的自由,及有教育、娱乐、结社的权利,而不受种族、语言、肤色、宗教、政治、出身等限制。

民意
【注解】在一个社会中,对於某公共问题的多数人意见,又称“公众意见”或“舆论”。

学生自治
【注解】在民主精神下,学生拥有自主权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同时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

投票
【注解】在民主社会对重大的决策,依公民意愿,每人一票公平选出候选人或候选方案。

转载自《升学情报 26》,2005

快来留言! "请投我一票"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