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要 VS 能

转载自《升学情报 18》,2003

~ 胡观明
~ 中学读理科,大学修教育,在六个个不同的领域打过工,目前为企业顾问,当老板的“补习老师”。

九岁那年,他成交了第一笔生意:和姐姐亲手制做红豆冰棒。
小学六年级时,用母亲的名义加入了直销公司,开始赚钱补贴家用。
中二那年,被老师误以为和同学打架,从此与正统教育的门槛绝缘,进入社会大染缸打滚。

第一份工作是在洗车行里为顾客清洗汽车,看着顾客的豪华房车,心里在想:自己要洗多少辆车子,才可以拥有一辆轿车呢?於是走出洗车行,加入了当时赚钱速度较快的沿户销售行列。

背着一袋袋的蛋糕小模具,上司以货车载到一个新村或住家花园,一家接一家地推销产品。忙到月升高空,才回到宿舍休息。一段时间后,有一天躺在单薄的床垫上,他又问自己:一家卖一个,要到多久以后才能存到钱呢?

这一个问题,让他想到更有效的销售方法:到工厂向女工集体介绍,一次出货的数量就比挨家挨户费尽口舌来得快。这个方法果然行得通,加快他实现银行存款的目标。

当同年纪的朋友在准备SPM考试时,他已有了一笔小资金,决定和一位伙伴共组公司,向供应商拿产品售卖,立志开拓属於自己的天空。

有了产品,也招了一群属下,他把管理的工作交由合伙人打理,自己挑起市场行销的大梁,发挥他自九岁就开发的口才,南下北上不停地向家庭主妇介绍好产品,心想这回可以赚到买汽车的钱了。

在市场上奔走了数个月后,公司也有很好的业绩。可是有一天,当他回到公司时,发现合伙人有预谋地私吞了所有的货款,一夜间他变成了负债人,不只欠供应商的买货钱,连属下的佣金也被骗去,还被威胁不得留在吉隆坡。

失眠的夜晚,他又问自己:要如何向一起打拼的伙伴交待呢?

脑中出现的只有一句话:面对它!解决它!
第二天一早,他鼓起勇气向伙伴及供应商说明一切,同时向他们许下承诺,一定会把所欠的钱还清。

抢先机,赢机会

当时适逢一个到汶莱销售的机会,他忍住悲伤,放下刚出世的孩子,远走他乡为债务奔忙。那一年的农历新年前夕,他让属下有钱过年,自己却没脸回乡见父老。

不屈不挠的他,到新加坡重新出发。每天凌晨五点,他要求自己比其他小贩更早到巴刹,占个好的地点介绍产品。上午十一点,他收拾起简陋的设备,开始到一栋栋的公寓进行上门售销。太阳下山的一刻,他又到夜市场抢位置,争取最隹的销售机会,直到人潮散去,才回到寄宿之处,和货品同挤在15方尺的空间共眠。虽然身体累得乏力,然而他心里非常踏实,因为他赚得心安理得。

储够了资金,他回到吉隆坡东山再起,凭着那股决不放弃的信心,集合了另一支队伍,运用在新加坡的销售方式,在中马每一个巴刹、每一个花园、每一个夜市场都留下辉煌的业绩。同时,他也在超级市场租了摊位,全面向顾客介绍产品。

市场稳定了,公司却出现了另一个挑战:员工流动过快。他在脑海里不断思考:自己还要在哪方面加强?这个问题激发他的强烈求知欲。

他开始参加讲座会、研习班,激励大会,投资金钱换取讲师数十年的经验。有一年,他报名台湾某单位主办的研习班,每个月都乘飞机到台北上课三天,连续十二个月,从不间断。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能不能?”这问句,只有“要不要?”的思考。他相信只要“要”,就一定“能”。他自知错过在学校的学习,但现在不问自己能不能再学习,而只问自己要不要学习。

他说:“要”的态度是鞭策自己、是坚持下去的决心、是为承诺负责的表现。

因为他的好学,我才有机会认识他,更由於他对开发自己内在能力的求知欲望,我能深入了解他的过去,和他一起找出前进的力量。也因为他的好学,让我有机会和您分享他无形的成功推动力。

在你的生涯路上,你准备好“要”的心态吗?

快来留言! "要 VS 能"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