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让我又爱又恨的学校生活……

转载自《升学情报 8》,2001
~ 驴子香
~ 原名李志祥,博特拉大学辅导硕士,董教总学生事务局行政主任

虽然我的课业成绩不是很好,老师也觉得我不够用功,可是偷偷地告诉你,其实我很爱阅读……。

真的啦,不骗你……我其实很爱看书。不管是天文、地理、科学、生活……各式各类的报导、文章,我多少都有一点兴趣。

是不是很矛盾?

其实我想我的问题出在……我爱读书,但却不是学校规定要考试的那一种。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图书馆无意间发现一本美国教育杂志(嘿,连“教育课题”都涉猎…),虽然内容多半看不太懂,可是就是特别喜欢里面的照片和插图;看着看着,心里不禁有一点……感动--就是那种感觉温馨、羡慕、渴望……可是却有一点点遗憾的感觉。

什么了不起的图片?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经常看到一些不同肤色的孩子,困在教室的某一处角落,兴致勃勃地习作;色彩艳丽的教室、各式各样的学习材料、生动活泼的习作、和蔼亲切的老师、笑脸盈盈的学生……上学,真的可以那么自由、快乐吗?

想起自己的学校,不禁越来越怀疑。

发现自己越来越厌倦上学。特别是升上中学以后,日子变得更加枯燥。每天坐在课室里听课、抄笔记、赶作业、等待考试……日复一日。你可以想像全班四十几只活蹦乱跳的动物困在一个笼子里静静上课的情景?我们的学校就有这个能耐,把我们这群长相不同、习性各异的动物放在一起,“训练”出相同的气质……

还记得学长毕业离校那一天,我问他会不会舍不得或觉得伤感,他却抛来一句∶“傻瓜,这么多年了等的就是这一天,能离开这种鬼日子,高兴都还来不及,哪里有感可伤?哈哈……我终于自由了……呵……!”

听了这一番话,倒是让我抽了一口凉气,变得有些伤感起来。难怪我们的照片都不能拿来登杂志;想想一群在学校里愁云惨雾,离校雀跃万分的学生,那种样子肯定很破坏马来西亚的形象。

心情越来越矛盾∶很喜欢和同学、老师在一块儿的团体生活,可是却很难忍受沉闷的上课方式;很喜欢阅读,却不愿意为了考试而读书;很希望和老师们多亲近,可是总觉得老师们不容易亲近;很喜欢在学校里的日子,可是有时却冲动得想马上离开学校……

我到底是怎么了?

李志祥的回应

阿驴∶

觉得你的脑袋虽小,里面却装满了“大大的问题”。“大问题”并不意味着这些是“很复杂、很难回答或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我说这些问题“大”,是因为这些都是“很重要、很根本”,却越来越受到忽略的问题。

今天的学校教育的确让越来越多人(包括你们一群动物朋友)忘记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和意义。一直以来大家很自然地认为老师教书是为了让学生考好试,学生读书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因为唯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日后找到工作,生活有保障”。在这个“很重要”的前提下,老师很努力地赶课程、学生很努力地掌握考试技巧、家长很努力地督促孩子文戏、出版商很努力地出版各类参考书。

教育,其实还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例如∶教育不只是让孩子“学会某一科知识或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会学并持续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然要让学生有更多实际参与、动手做的机会。

例如∶考试并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意愿,唯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乐趣和意义,才能提升学习的意愿。

例如∶教育并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和传递(否则老师岂不是变成了传送知识的机器?);它是一个人和人互动、互相学习的过程--老师“育人”,学生“学做人”;而人格的建立需要“人”来陶冶。所以师生关系实际上比任何教学方法、技巧来得更重要、更具影响力。

例如∶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生活无忧”、入息丰富的专业人士,而是让学生认识、学习处理“生活中的忧”,进而更珍惜生活、懂得生活。

教育,还有许多许多比教书、读书、考试、升学更重要的功能。

所以很高兴你有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表现得那么积极主动,以阅读、思考来满足这些兴趣。为了考试而读书也许是一件苦差,但是“学习”却肯定是一个有乐趣、有成就感、让人觉得“实在”而不是“漫无目的”或只是考取一纸文凭的历程。

所以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没有止境、终其一生的历程。

今天,学校生活也许充满了压力,学习变得枯燥,没有乐趣,可是请记得一句话∶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环境给了你什么,而是你准备去创造什么。我始终觉得今天能和一群知己朋友一起承受考试压力,一起经历教育体制下的“苦”,是一种磨练,是另一个学习、发现意义的历程。正如你所说,这个历程仍有着让人回味珍惜之处。

也请你不要把老师看成是太刻板的动物,和你们一样,在“制度”下老师也有一些有心无力、无奈的地方。体谅他们并主动去接近让你“感觉不错”的老师。

我认为解决矛盾和伤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矛盾中寻找、确立一些有价值、需要坚持的事情。

希望有一天我们会有一本象样的教育杂志,更希望到时能看到你和你的同学欢愉的笑脸。

让我们一起把教育工作做好。祝福你!

快来留言! "让我又爱又恨的学校生活……"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