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坚守传统的思想派学府–耶鲁大学

转载自《升学情报 22》,2004)
~ 整理:陈蓉蓉

耶鲁大学是欧陆宗教革命的产物。它是由一群脱离哈佛大学,持守正统宗教观点的清教徒,透过英国富商耶鲁的捐款而建立的一所大学。它之所以脱离哈佛,是因为当时哈佛大学接纳新教徒出任教职,造成清教徒领袖不满,造就了这所“要像埃及金字塔般不朽”的耶鲁大学。因此,它和哈佛大学无论在大学排名、活动或学术上,往往都处于竞争的状态。

虽然在师资人数方面,耶鲁大学比哈佛大学略逊一筹,然而它的教授都非泛泛之辈,他们来自各国的精英,这也正是耶鲁大学的特别之处。耶鲁大学成立至今,陶铸人才无数,其中包括了政治领袖、评论家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与试炼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发挥所长。

一般大学在录取新生时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然而耶鲁大学却把托福、GRE等入学考试看为次要的条件。他们最重视的是“谁能够使学校更精彩”。曾有一名台湾人不靠学术成绩,而以作品获得耶鲁大学的录取。

在学习上,环境和设施也是塑造优劣人物的关键。耶鲁大学典雅堂皇的建筑物和数以万计的藏书,都是打造优秀人才的所在。置身于拥有浓厚古雅情调与色彩的环境中,聆听学识渊博的教授字字珠玑的学问,即使处于功利主义的社会,却仍然热忱地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对未来怀抱着理想的坚持与憧憬。

耶鲁学生不单只专注于自己的课业,同时还精读群书;另一方面,他们也十分积极参与讨论,深怕落在人群之后。就如耶鲁大学法学院大门墙上的两幅浮雕中所见:一幅雕着一名学生,在灯下埋头苦读,桌子的一旁堆置着厚墩墩的书。至于另一幅浮雕中,同一名学生站在讲台旁和讲师辩论。这两幅浮雕是耶鲁学生的心情写照。前者代表刚跨进大学门槛的学生,后者则代表他们经过大学数年的陶冶后,即将毕业的情景。

从苦读生到辩才的蜕变

创立于十八世纪,在学术制度上几乎完全延续了牛津、剑桥等传统的耶鲁大学,也设立导生制去辅助和考核学生,以让学生的程度可以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之上。在耶鲁大学里,处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乐此不疲地对各类问题展开辩论,这些都是倍受重视的传统。正如墙上的第二幅浮雕,在结业前,学生已经可以独立思考并作出批判,从而发掘和塑造了无数的辩才。

除此之外,他们也非常关注学生在理论研究上的知识,因此耶鲁大学的学系都拥有一定的水准。历史系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和英国语文的“文学批判”,更是在美国大学科系中首屈一指的。值得一提的是,设立在耶鲁大学的三座大学美术馆里面藏有极多的珍藏品,其中包括莫扎特的手稿。这样的展出,使学生仿佛靠近历史,这对他们在学习上有极大的帮助。

美国新港是耶鲁大学的所在地,它正面对日趋严重的治安问题,严重的程度甚至到了几乎所有学生都成为受害者的地步。保安措施也由此而变得严谨,使用安全手册、增加门锁、聘请保安人员护送等都成了必然之事。尽管治安问题让学生心惊胆战,生活备受影响,却没有人因此而后悔进入耶鲁大学。

治安问题没让学生却步耶鲁大学,反而是学校坚持传统不愿改变的态度使他们深感无奈。学校不愿购买实验设备,他们重视教导学生如何思考多于实务上的应用。坚持传统,是当初脱离哈佛的理由;除非有实据证实改变会让它变得更好,否则学校宁愿持守宗教创建以来一脉相传的嫡系传统。然而,在万事都不断更新的世代,耶鲁大学对传统的坚持,是否意味着“坚持传统会让它变得更好”呢?这确实是我们值得共同深思、探讨的问题。

(整理自《世界着名大学巡礼》,光华画报杂志社编着。)

快来留言! "坚守传统的思想派学府–耶鲁大学"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