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 留學海外 獎貸學金

{"pagination":"true","pagination_type":"bullets","autoplay":"true","autoplay_speed":"5000","direction":"horizontal","auto_stop":"false","speed":"2500","animation":"slide","vertical_height":"","autoheight":"false","space_between":"0","loop":"true"}

考古学家 从斑驳的古迹拼凑国家的集体记忆

转载自《升学情报 59》,2012
专访|郑翠霞
分享|张集强
文化遗产保存工作者,同为 UCSI 建筑系讲师。

如果你有留意报章专栏的话;如果你对2007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拆除雪兰莪双溪毛糯麻疯病院”事件,或是近期的“苏丹街征地建捷运”事件有所关注的话,相信你对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张集强,一个拥有建筑学背景的文化遗产保存工作者。

建筑学与文化遗产保存两者在技术层面可谓息息相关,但撇开技术不谈,要从建筑学涉足文化遗产保存工作,个人尚需拥有人文价值观,方能意识到古迹保存对社群和国家的重要性。张集强表示:“在推广文化遗产保存概念时,我并不是在谈建筑技术上的保存,我很多时候都在谈‘集体记忆’,比如说家庭的集体记忆、学校的集体记忆。古迹保存它背后真正带来的意义,并不是在保存一个完美的建筑物展示给别人看,而是保存它那无形的精神,及遗留下来的历史讯息。”

有形的建设,承载着无形的情感与记忆

但,这样的人文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反而必须累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成熟度,才能渐渐培养。张集强透露,大学时期的他,就像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年少气盛,比较喜欢时髦的东西,对于文化、传统,都觉得那是过时的东西。直到有教授请他帮忙测量老房子,刚开始他也只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但久而久之,他渐渐发现老房子蕴藏着很多知识和智慧,唯有自己去触摸、去感受、去闻闻老房子的味道,才有办法领略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探索前人的智慧就像一个解密的过程,充满挑战,也充满成就感,这也促使张集强对于古迹有越来越深厚的兴趣。2005年,他自台湾中原大学修得建筑学硕士学位返马后,投身教育工作。之后,因为双溪毛糯麻疯病院的事件,张集强才真正踏上文化遗产保存与推广之路,唤起社会对古迹保存的意识与关注。这一路来,他就像走入了深邃的智慧隧道,沿途发掘了前人所留下的旖旎风光;只是越走越深时,他发现除了技术性的智慧外,最珍贵的,其实是每一栋老建筑里所蕴藏的人的故事,还有情感与记忆。

民主社会要有多元的概念和懂得尊重

就以最近的苏丹街征地事件其中一户受波及的乐安酒店为例,张集强说,乐安酒店承载了三代人的故事和记忆,记录着他们的公公当年如何刻苦耐劳,存钱把酒店建立起来的故事。乐安酒店对他们家族的情感价值是无价的,所以多少钱他们都不要卖。文化遗产保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多元的概念;而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我们要懂得尊重。除了当事人,不然没有人有权利去拆掉别人的资产,去毁掉别人的记忆。

张集强重视集体记忆,他说,在学校里,朋友间会有共同记忆;在家庭里,手足间也会有共同记忆。这些共同记忆让人与人之间有种亲切感,这种无形的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却让人与人之间有种联系的力量,促使人守望相助。国家的集体记忆,或是种族间的集体记忆,很多时候仰赖的是某座古迹或某个地标。这些古迹或地标,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时间的刻痕,见证历史,也承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是每个人心中隽永的记忆,亦是国家或民族的凝聚力。

只是,在这个过度崇尚资本主义的时代里,人文主义受到严重的侵蚀。最后,张集强语重心长地说,人文素养必须从小就培养起,他建议大家多走多看、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那对他人就会有多一份的关怀。

职业百科

快来留言! "考古学家 从斑驳的古迹拼凑国家的集体记忆"

留言

您的电邮不会被显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