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江英秀博士(南方大学学院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工程领域的工作机会。现在,AI已经可以帮忙做一些重复又基础的工作,这让某些传统的技术岗位减少了。但另一方面,AI也带来了新的工作机会,开始需要更多会“硬件+AI”的工程人才。
未来,AI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像是一些固定流程的工程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但也会出现很多新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工程师除了原本的工程知识,还要懂“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这些新科技。
面对这样的变化,工程师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掌握跨领域知识。学校和公司也要一起努力,调整课程、加强AI实践的训练,让工程师有机会转型、升级。总体来看,AI并不是单纯抢走工作,而是推动整个行业往“更聪明、更创新”的方向走。只要愿意不断学习,工程师的未来将在AI的辅助下拥有更多发展机会。
AI时代,工程学系的学生如何做好准备?
要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工程系的学生应该建立“专业基础 + AI技能”的双重能力。首先,要打好专业底子,然后,要学会一些AI相关技能,比如:学会编程和使用AI开发工具。除了上课学习,也要多参加竞赛、实验室研究或AI相关项目,培养实战经验。要开始思考:如何让传统的东西变得更“聪明”。建议大家多去公司实习,了解业界在用AI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考一些AI认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新科技的敏感度,常常关注AI在工程领域的最新应用。这样,你就能比别人提早一步准备、抓住机会。
具备“扎实基础 + 懂AI + 能实际操作”的能力,你未来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一定会很有竞争力!

南方大学学院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江英秀博士说,要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工程系的学生应该建立“专业基础 + AI技能”的双重能力。
面对AI发展趋势,学校如何调整工程学系的课程与教学?
为了跟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南方大学工程与资讯学院正在努力把电机与电子工程专业变得更“智能”,让学生具备“工程 + AI”的能力。
在课程方面,除了教传统的电路设计、电力系统等基础内容,我们还加入了机器学习的实用教学,并结合真实产业案例,让学生更了解AI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模式:一方面保留传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另一方面也开发了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使用AI算法,对工程参数进行优化,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
此外,我们的老师也会定期到企业或相关单位参与培训和学习最新的AI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现在的产业发展同步。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不只学会基本的工程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运用AI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未来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重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