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陈健荣博士(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及语言中心中文部总监)
人工智能(AI)时代正在重塑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为毕业生和未来教育工作者带来转型机遇。我们认为,AI技术并不是要取代人类教师,而是为教学创新开辟了全新路径。关键在于建立“科技赋能教育”的思维模式——既不一味禁止AI使用,也不放任自流,而是探索如何将其融入教学。
以语言教学为例,AI可以高效处理语法检查、词汇练习等基础性工作,从而让教师腾出更多精力投入人文素养培养等更有价值的教育环节。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
一、数字人文能力:指导学生善用AI进行资料搜集和文本分析;
二、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辨别AI生成内容的可靠性;
三、AI伦理意识: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工具。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创造了全新的职业机会。以树仁大学语言中心开发AI聊天机器人(AI Chatbot)的实践经验为例,我们发现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如今即使没有编程背景,只要掌握精准的自然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参与AI工具的开发与优化。这种能力正是语言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
未来除了传统职业,还将涌现如AI语言训练师、人机交互设计师等新兴岗位,这些职位都需要从业者兼具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科技应用能力。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正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若能把握这一趋势,将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有机融合,必将在教育领域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AI正是帮助我们更好实现这个目标的助力。
AI时代,语言文学与教育学系的学生如何做好准备?
作为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关键在于要主动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既要看到AI工具的优势,也要清醒认识其局限性,做到善用而不滥用。
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独特价值。AI工具确实能够快速生成文本,但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人类独有的文化敏感度和情感判断力。就像我们在使用AI写作时,虽然可以轻松获得语法正确的初稿,但要写出打动人心、符合特定场合需求的文字,仍然需要运用我们的人文素养进行精细打磨。
赏析能力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代表着人类对语言微妙之处的把握。例如撰写邀请函,这远不止是信息的简单排列组合。我们需要考虑邀请人与被邀请人之间的关系亲疏、场合的正式程度、字里行间要传递的情感温度,甚至是某些不便明说的弦外之音。这些微妙的社交密码和情感表达,正是目前为止AI仍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最合理的做法是建立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先让AI根据基本信息生成初稿,然后运用我们的语言赏析能力进行审阅与优化。这个过程就像一位大厨使用智能料理机,机器可以高效处理基础食材,但最后的调味与摆盘仍需厨师的匠心独运。
在树仁大学语言中心,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人机协作”智慧,让他们既善用科技提升效率,又能保持独立思考与审美判断。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当下的学习,更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在AI日益普及的职场环境中,那些既懂得运用智能工具,又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人才将更具竞争力。因为他们不仅能够产出内容,更懂得如何让这些内容真正打动人心、达成沟通目的。
这或许就是AI时代给语言学习者最重要的启示:科技可以成为我们的翅膀,但飞行的方向和高度,始终取决于我们的人文底蕴与创造力。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及语言中心中文部总监陈健荣博士说,作为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关键在于要主动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既要看到AI工具的优势,也要清醒认识其局限性,做到善用而不滥用。
面对AI发展趋势,学校如何调整语言文学与教育学系的课程与教学?
树仁大学语言中心很荣幸获得香港政府“质素提升支援计划(QESS)”的资助,这项支持让我们得以在2025年1月正式成立“AI语言实验室(AI-assisted Language Laboratory)”。这项资助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启动资源,更体现了政府对创新语言教学模式的重视与期待。
通过QESS计划的支持,我们能够将最前沿的AI技术引入语言教育领域,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AI语言实验室的核心建设包括以下两个重要部分:
一、AI资源库:收录了来自全球的上百种语言学习工具,涵盖文本处理、翻译校对、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
二、自研AI聊天机器人:提供繁简体中文校对、多语种互译、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转换等实用功能(详见:https://lc.hksyu.edu/zh_hk/ 人工智能及电子学习资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团队为这些AI工具撰写了详细的使用测评,从学生视角分析各项工具的优缺点,帮助同学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助手。
在推广方面,语言中心定期举办各类AI应用工作坊,并受邀前往香港多所大学及中小学举办公开讲座。目前,我们正将这些AI工具逐步应用于粤语教学,帮助非本地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粤语,从而适应本地学习环境。
展望未来,我们计划开发更多智能写作辅助工具,进一步深化AI技术与中文课程的融合,持续探索科技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