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名拉曼大学(優大;UTAR)李光前理工学院博士生组成的团队在2025年机器人世界杯日本公开赛(RoboCup Japan Open 2025 @Home League)中夺得亚军。
这项于5月2日至5日在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的滋贺大发竞技场举办的赛事,是由机器人世界杯日本地区委员会主办,汇聚全球顶尖机器人团队,以展示家庭场景下服务与辅助机器人的创新解决方案。该团队在桥梁竞赛(Bridge Competition)中荣获综合赛亚军、并同时获得了最佳海报奖以及公开挑战赛冠军。
由队长沈盛伟、队员陈伟建和周肇康组成的拉曼大学代表队,在李光前理工学院学术人员黄伟杰博士及机电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吴俊贤副教授指导下,参与开放平台联盟桥梁竞赛。赛事要求设计一款全自主移动的服务型机器人,需在家庭环境中执行现实任务。与使用统一硬件的家庭标准平台联盟不同,开放平台联盟允许参赛队伍自由开发软件与硬件,鼓励在设计上与架构上的创新。
竞赛主要有两大任务——“行李搬运”与“接待员”。前者要求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识别、抓取并运送行李到目的地;后者需通过视觉检测和自然语音功能来与访客互动,为访客提供协助与信息。团队研发的机器人高效完成两项任务,展现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实用机器人系统的深度融合。
团队项目的亮点是将大语言模型(LLM)与视觉语言模型(VLM)整合至机器人认知架构中。这些模型与机器人操作系统2(ROS 2)协同运作,实现实时模块化性能。LLM赋予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与任务推理能力,提升人机交互体验;VLM则支持情境感知的物体识别与场景解读,使机器人能响应如识别物品、定位人员、导航至指定位置等指令。
谈及参赛心得,团队表示赛事为连接学术理论与现实应用提供了独特契机,“我们选择参加机器人世界杯日本公开赛是因为其能通过真实家庭场景严苛检验服务机器人的性能。这推动我们突破仿真与理论框架,构建适应现实环境的可靠系统。”他们强调,开放平台联盟赋予的自主创新空间尤其珍贵,“该赛制与我们‘将大模型整合至机器人’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对于获奖成果,团队成员难掩自豪,“在如此竞争激烈且技术门槛极高的赛事中斩获亚军,是对我们辛勤付出与设计实力的肯定,尤其是通过LLM与VLM增强机器人自主性与交互性的实践。”他们进一步指出成果的深远意义,“此次成功验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证明大模型不仅限于受控环境,更能部署于实体机器人,提升其适应性、感知力与交互能力。”
获奖作品彰显了团队在开发AI驱动移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专长,其感知、交互、导航与任务执行能力均达卓越水平。拉曼大学通过此次成就,不仅证明了先进基础模型在现实服务机器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更巩固了该校在智能系统与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该团队以及他们开发的移动服务机器人。

周肇康介绍其团队的机器人。